二氧化碳的安全措施
2025-01-11 浏览次数:598次
自然环境方面
天然的温室效应: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在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后能向地面辐射出波长更长的长波辐射,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增强的温室效应:自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活动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使得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急剧升高,结果造成温室效应日益增强。据统计,工业化以前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278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而2012年是全球年均大气二氧化碳浓度为393.1ppm,到2014年4月,北半球大气中月均二氧化碳浓度首次超过400ppm。
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产生一系列当今科学不可预测的全球性气候问题。国际气候变化经济学报告中显示,如果人类一直维持如今的生活方式,到2100年,全球平均气温将有50%的可能会上升4℃。如果全球气温上升4℃,地球南北极的冰川就会融化,海平面因此将上升,全世界40多个岛屿国家和界人口最集中的沿海大城市都将面临淹没的危险,全球数千万人的生活将会面临危机,甚至产生全球性的生态平衡紊乱,最终导致全球发生大规模的迁移和冲突。
低碳生活:尽量减少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从而减低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
CCS技术:CCS技术,即二氧化碳捕集与封存(CarbonDioxideCapture and Storage,缩写:CCS)技术,是短期之内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最重要的技术之一,指的是通过碳捕集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
国际法律:1992年6月在巴西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有153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此公约自1994年3月起有效,已有176个缔约方(截至2015年2月); [50] 1997年12月,由《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出席的会议在日本京都召开,会议制定了《京都议定书》,作为《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此条约自2005年2月16日起有效,已有183个缔约方(截至2009年2月); [51] 2015年11月30日—12月11日,在巴黎举行的《联合同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大会暨《京都议定书》第11次缔约方大会上,来自195个国家的代表一致通过了《〈联台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巴黎协定》(《巴黎协定》)。
人体健康方面
研究表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低于2%时,对人没有明显的危害,超过这个浓度则可引起人体呼吸器官损坏,即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并不是有毒物质,但当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超过一定限度时则会使肌体产生中毒现象,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让人窒息。动物实验证明:在含氧量正常(20%)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越高,动物的死亡率也越高。同时,纯二氧化碳引起动物死亡较低氧所致的死亡更为迅速。此外,有人认为:在低氧的情况下,8%~10%浓度的二氧化碳即可在短时间内引起人、畜死亡。
中毒原理
中毒症状
轻度:一般出现头晕、头痛、肌肉无力、全身酸软等不适之感。
中度:头晕将有倒地之势;胸闷,鼻腔和咽喉疼痛难忍,呼吸紧促,胸部有压迫及憋气感;剧烈性头痛、耳鸣、肌肉无力、皮肤发红、血压升高,脉快而强。
重度:突然头晕无法支持而倒地,憋气、呼吸困难、心悸、神志不清、昏迷、皮肤口唇和指甲青紫、血压下降、脉弱至不能触及,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全身松软,声门扩大,相继呼吸心跳停止而至死亡,急性期过后有的可留有嗜睡及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急救措施
①迅速地使中毒者脱离高浓度的二氧化碳环境,到空气新鲜处,解松中毒者衣领,人工辅助呼吸以使其尽快吸入氧气,必要时用高压氧治疗,抡救人员应佩带有效的呼吸防护器。
预防方法
进入含有较高浓度二氧化碳的工作区域前,检查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是否超过了2%,若超过,则需要采取有效的安全措施,如:①进行通风排毒,置换工作场所空气,使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不超过了2%;②佩戴送风面盔、自吸式导管防毒面具、氧气呼吸器等常用的防毒面具。
储存注意事项
二氧化碳适宜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不燃气体专用库房,适合以液态或固态形式装运。储存、运输二氧化碳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②与易(可)燃物分开存放,切忌混储;③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m.sl10010.b2b168.com